Market Turnover
-






-
-
|
|
|
|
|
|
-
-
-
加載中

香港交易所就一項香港作為國際上市集資中心的報告回應傳媒查詢

企業
2008年4月15日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留意到傳媒有關智經研究中心所發表報告 — 「國際上市集資中心:香港走對了路?」的報道。以下是香港交易所對傳媒查詢的回應:

香港交易所同意智經研究中心指香港能否維持其作為首次公開招股活動樞紐的地位至為重要,因此,香港交易所認同所有必須處理、以讓香港維持及發展其活躍證券市場的問題,都值得深入和透徹研究分析。

在報告的四頁摘要內容中,智經研究中心提出多個論點及疑問,但重點似乎都是希望香港考慮採納更進取的上市機制。

原因包括:

來港上市的大型內地企業漸被規模較小的內地公司取代;
內地政策或會影響內地企業對上市地點的選擇;
紐約交易所放寬了上市要求;
倫敦的AIM(另類投資市場)吸引中小型內地企業;
新加坡頗受較小規模的內地及香港公司歡迎;及
香港金融行業及經濟將受惠更多。

報告對上述各項詳加說明,並將香港在不偏離其市場「主題」下的表現與世界各地其他市場作出比較。

事實上,香港交易所多年建立起來的「主題」之一,就是建構均衡監管與優質市場。我們一直因應香港市場的特定需要,施行多項配合這一主題的工作*,當中絕大部分的措施更是諮詢市場後所得出的結果。香港交易所相信,其今天得以晉身國際金融中心,擁有高流通量及強大集資能力的優質市場而令人稱羡,背後實與交易所本身高度重視的這個基本原則有莫大關係,而從中亦得見香港交易所是如何履行其作為中央市場營運者的法定責任。

智經研究中心發表報告的時機合宜,它提出了不少香港交易所及其他交易所不時考慮的問題。香港交易所相信,智經研究中心固然亦希望即使未能增強亦能維持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的信心。報告似乎要香港嘗試改變若干常規做法及規例,藉以鞏固香港作為上市集資樞紐的角色。就此,香港交易所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能既達此目的、並維持、甚至增加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的信心。  

香港交易所同意智經研究中心的意見,相信一個更強更大的金融生態可以惠及香港整體經濟,但香港交易所絕不相信單靠接納上市申請時寬鬆一點便可收效。要締造這個理想中的生態,還有其他重要的基石須先行奠立。

香港交易所將於未來數星期深入研究報告,但因報告所提出的問題並非香港交易所單方面已可解答,香港交易所會就這些事宜再與交易所各方面的權益人交換意見。香港交易所會竭力與政府、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以至其他監管機構及市場人士共同探討和制定各項所需改進,進一步強化香港市場。

香港交易所感謝智經研究中心就此重要課題進行研究,並認為報告的確提出不少正面的建議,但香港交易所同時亦相信,報告中有不少須進一步澄清或闡釋之處。香港交易所期望有機會與智經研究中心一同探討各項建議。

香港交易所對報告的主要意見如下:

現行監管機制及理念的演進須加以闡釋,讓讀者可以了解為何香港現時如此重視市場及發行人的質素。
與其他市場的對照比較中並無考慮到香港市場的獨有特色,尤其是散戶參與度相對較高這一點。
在現行監管機制下若干結構性問題獲得解決(例如給予《上市規則》若干條文法定效力)之前,很難避免現時主力以《上市規則》作為把守監管之門的工具,而非側重上市後的規則執行這種做法。
將交易所說成意圖以質素保證人自居,以及暗示曾出現濫用監管權力情況等內容,實在有欠公允,更與事實不符。
有關將創業板與英國AIM對照比較的部分,背景資料的提供應該更加平衡和全面,尤其是香港市場的情況是否適宜現階段就採納AIM模式這一點;此外,在AIM上市的公司所面對的問題亦應深入討論。
報告應更全面表達所有相關權益人的不同意見。

香港交易所完全認同現時根本沒有自滿的餘地,亦很清楚目下面對全球其他主要交易所競爭的經營環境。

香港交易所當在無損旗下市場質素或投資者的信心的前提下,繼續致力進一步改進其上市機制及加強監管規定的執行。

*註:

香港交易所近數年間進行了多項有助提升市場質素的舉措,包括支持證監會實施2007年1月生效的全新保薦人監管機制、在2005年1月實施《企業管治常規守則》,以及於2005年6月與香港會計師公會合作,發布內部監控及風險管理的指引等等。

事實上,根據倫敦市2007年一項排名,香港在全球十大金融中心之中排名第三,其監管環境正正是關鍵因素之一,亦是金融中心最重要的一個競爭力元素。

此外,香港交易所亦不斷致力提升香港市場的競爭力,譬如與證監會發表聯合聲明,清楚解釋其對來自海外司法權區的發行人來港上市的立場、革新創業板以及安排引入預託證券機制等。過去五年間,香港市場不論以總市值、新上市公司數目、上市集資金額(包括上市後集資金額)或是成交量計算,皆見大幅增長。

更新日期 2008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