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 Turnover
-






-
-
|
|
|
|
|
|
-
-
-
加載中

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倫在財新峰會的演講稿

企業
2018年6月8日

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倫今天星期五在財新峰會香港場發表主旨演講,分享她對香港金融市場在內地經濟發展新時代的定位和角色的看法,以下為她的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來賓:

下午好!我很榮幸出席今天的峰會,在這裡與大家就今天的主題「在開放中共享發展機遇」,與各位探討香港金融市場在內地經濟發展新時代的定位和角色。

香港過去的角色

大家都知道,金融服務業是香港經濟的支柱產業,代表著香港的核心競爭力。目前,香港的金融產業對本地生產總值的貢獻高達百分之18,金融從業人員的人數大約佔總就業人口的百分之7。香港交易所一直在這個支柱產業的發展中,扮演著引領者和組織者的角色。過去二十多年,香港金融市場一直以來都是與內地經濟息息相關,優勢互補,大家都在成長的過程中得益。

在改革開放初期,內地大量引進海外投資發展經濟,香港由於地緣和與內地的密切關係,自然成為了內地經濟發展的一大主要資金來源。過去幾十年,在外商直接投資內地(FDI)的構成中,香港的佔比一直高達五至六成,即使到了2016年,在1,337億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資內地總額中,香港佔比仍高達百分之61。

後來,香港憑藉完善的金融體系和強大的集資能力,逐步發展成為了內地的融資中心,滿足了內地企業持續增加的融資需求。在過去十年,香港新股市場集資額的排名均在全球前五位,其中有五年排名全球第一。以2017年的新股市場為例,內地企業的集資額高達985億港元,佔新股集資總額(1,282億港元)約百分之77。

今年恰好是H股上市25週年,回看當年香港聯交所引入H股的舉措,絕對是幫助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重要一步,同時香港也因為國企的上市,吸引了國際資金的注目,因而擴大本港市場的深度及廣度。成為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截至今年4月底,香港市場一共有254隻H股,總市值逾7.2萬億港元,佔香港上市公司總家數的百分之30,如果加上紅籌股和內地民營企業上市公司,內地企業佔香港上市公司總家數的百分之49、市值佔比高達百分之67,每日股份成交量佔比高達百分之79。由此可見,內地企業已經成爲今天香港股票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見證了香港市場幫助內地企業做大做強的能力。

經濟環境的變遷

今天中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去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超過12萬億美元,佔全球經濟總量的百分之15。而且,經過多年的資金積累,內地投資者現在有大量的資產配置需求,包括海外多元資產配置的需求。中國正在逐漸從一個資本輸入國變成一個資本輸出國。

另外一大變化是內地經濟的轉型升級。內地經濟正在從外需主導型經濟轉向內需主導型經濟,以科技和創新推動的新經濟行業正在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中國在移動支付、電子商務、共享單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已經躋身世界前列。

第三大變化就是內地資本市場加快改革開放步伐,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深化。內地去年年底宣布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例限制的政策今年正在逐步落實,上週MSCI將A股納入其主要指數,也反映出國際市場對於內地資本市場的認可。

香港如何應對

面對這樣的大環境改變,大家一定會問,香港未來在內地的經濟發展中是否還能扮演同樣重要的角色,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能不能保得住?

內地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以及人民幣在全球更廣泛的流通,無疑會給香港市場帶來一些局部競爭。但我要強調的是,作為一個開放市場,香港與全球各大市場之間的競爭從來都存在,包括來自紐約、倫敦及亞洲其他地區的市場競爭,而香港市場與內地市場大部分時候是合作大於競爭的關係,因為我們可以優勢互補。

而且,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完全可以像美國一樣容納多個金融中心。

香港的優勢與機遇

首先,我們一定要清楚自身的強項。廉潔的政府、健全的法制、高效透明的市場運作、與國際接軌的監管水平,還有一國兩制和鄰近內地的地理優勢,這些都是香港市場的固有優勢。不過,我們必須不斷根據市場變化而調整自己的定位,提升鞏固金融業的競爭力,保持市場的公信力和吸引力,強化金融基建、持續優化監管制度,以及致力培養市場所需的人力資源,才能夠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環顧全球金融市場,香港與紐約及倫敦一起並稱「紐倫港」,不無原因。相同的是,這三個地區都是成熟、活躍的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全球影響力。不同的是,香港位處於紐約及倫敦之間的時區,更是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的關鍵節點,在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建設中,香港可以在項目融資和推動地區跨境合作、經濟融合等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

第三,香港是連接內地與全球市場的先行者,近年來香港與內地建立的互聯互通機制已經逐漸贏得了中國投資者和海外投資者的信賴,不僅成功為內地市場引入國際資金,也活躍了香港市場。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開通的滬港通及2016年推出的深港通在2017年的成交額都顯著增加,北向成交總額達2.27萬億元人民幣,較2016年增加百分之194;南向成交額亦達2.26萬億港元,較2016年上升百分之170。

2017年推出的債券通,是內地債券市場開放的一大突破,方便更多不同國際投資者經香港進入中國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截至今年3月底,所有外資持有中國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在岸債券的金額增至1.3萬億元人民幣,自債券通開通以來上升百分之55。

第四,在上市制度方面,為了擁抱新經濟,迎接內地經濟轉型帶來的機遇,香港交易所推出了近25年來最大的上市機制改革,修訂了主板上市規則,容許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和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並新設了便利的第二上市渠道。新上市規則在今年四月底正式生效,我們預期很快便可以看到首批根據新規上市的公司。

此外,自從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於2009年啟動後,香港成為了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的中心,擁有傲視全球的人民幣市場基建及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在過去幾年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香港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17年年底,香港的人民幣流動資金池達到6,180億元人民幣。同年,香港在全球跨境人民幣支付市場中的份額高達百分之76,遠勝倫敦的百分之6及新加坡的百分之4。在離岸人民幣支付結算方面,目前,全球約七成的人民幣支付交易都通過香港處理。雖然人民幣已成功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籃子,但人民幣資產融入國際金融體系的旅程才剛剛起步,香港未來在這方面仍存在無限機遇。

香港未來的角色

總而言之,香港的優勢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不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這都是香港的優勢。

內地的經濟增長一直是推動香港發展的重要動力,過去30年,香港正是因為把握內地經濟發展的機遇,才從一個區域性融資中心成長為全球一大金融中心。內地經濟越發展、越開放,香港越受惠。要把握內地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香港必須首先要思考一個問題,內地需要什麼,我們能夠為內地創造什麼價值?

香港一直扮演連接內地與世界的角色,國際化一向是香港市場的重要元素和特色。而未來即使內地進一步對外開放,香港的角色也只會有增無減。內地市場現在已發展成一龐大的體系,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市場的龐大容量與國際市場連接已必不可少,在這情況下,香港的作用更是無可替代。

香港交易所的戰略

香港交易所的目標非常清晰,在保持市場國際化的前提下,針對內地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們期望將香港從內地的融資中心,轉變為三個新的中心,分別是內地的全球財富管理中心、領先的離岸風險管理中心,以及內地的全球資產定價中心。在發展中,我們希望我們的集資市場更加與時並進、股本市場更互聯互通、衍生產品市場更具競爭力。

這些年,我們一直在朝著這些目標努力。經過幾年的耕耘,一些業務已經取得良好成效,例如幫助投資者管理市場波動風險的衍生產品,尤其是人民幣期貨產品。在市場波動加大之時,市場參與者的風險對沖需求上升,香港交易所得衍生產品為他們提供了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以今年首季為例,香港交易所衍生產品交投活躍,期貨及期權平均每日成交合約張數同比增加了百分之76,首次超過130萬張;期內,美元兌人民幣(香港)期貨合約的平均每日成交合約張數較2017年的全年張數增加百分之78。

除了自身的努力,香港交易所也積極尋求與內地同業的合作。這麼多年來,香港交易所與內地同業和監管機構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環顧世界其他地方,相信沒有其他交易所同業能夠像我們這樣與內地緊密合作。兩地市場合力推出滬港通和深港通,就是最佳例子。

香港需要配合國情發展,兼顧國際市場的發展趨勢,才能制訂最佳發展路線,繼續與內地同業合作,促進兩地市場的互聯互通,創造共贏。

正如習主席所說,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我們期待著跟大家一起在開放中共享發展機遇,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謝謝大家。

 

 

更新日期 2018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