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的《衍生產品市場交易研究調查2013/14》(涵蓋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發現,各類投資者(包括本地及外地、個人及機構投資者)對H股指數產品的交易均有所增長。
H股指數期貨於調查期內的成交量首次超越恒生指數(恒指)期貨,成為2013/14年度香港交易所衍生產品市場(主要涵蓋金融期貨及期權)成交最活躍的期貨合約。股票期權的成交量仍然是衍生產品市場之冠,佔調查期內總成交量的48%(調查期末時共有74隻股票期權類別)(見圖1)。
2013/14年度所涵蓋的產品合約總成交量為1.26億張合約,較2012/13年度增加1%。過去10年,衍生產品市場成交量的複式年增長率為23%。
2013/14年度調查的其他主要結果
-
交易所參與者本身的交易 (涵蓋莊家盤及公司盤,即自營買賣)佔市場總成交量的50%(2012/13年度為49%),佔股票期權成交量的71%(2012/13年度為70%)以及佔指數期貨及期權成交量的31%(與2012/13年度相同)(見圖2)。
-
外地投資者的交易佔市場總成交量的27%,而本地投資者的交易則佔23%(兩者數字與2012/13年度相同)(見圖3)。
-
個人投資者的交易佔市場總成交量的19%(2012/13年度為21%),主要是來自本地個人投資者(16%)。機構投資者在2013/14年度的交易佔市場總成交量的30%(與2012/13年度相同),大部分是來自外地機構投資者(24%)(見圖2及3)。
-
按主要產品而言(見圖4):
-
恒指期貨:外地機構投資者的交易佔最大比重(佔產品成交量的51%),交易所參與者的自營買賣及本地個人投資者的交易亦佔相當大比重(分別佔20%及19%)。
-
H股指數期貨:外地機構投資者的交易佔最大比重(58%)。交易所參與者的自營買賣亦佔相當比重(25%)。
-
小型恒指期貨:本地個人投資者的交易佔最大比重(41%),而交易所參與者的自營買賣亦佔相當比重(29%)。
-
小型H股指數期貨:本地個人投資者的交易所佔的比重最大(41%)。交易所參與者的自營買賣亦佔相當大比重(35%)。
-
恒指期權:交易所參與者本身的交易佔最大比重(56%:其中51%為莊家盤),而本地投資者亦佔相當比重(32%:其中26%來自個人投資者)。
-
H股指數期權:佔最大交易比重的分別是交易所參與者本身的交易(49%:其中23%為莊家盤,25%為自營買賣)及外地機構投資者(28%)。
-
小型恒指期權:交易所參與者本身的交易佔最大比重(56%:其中55%為莊家盤),而本地個人投資者亦佔相當大比重(38%)。
-
股票期權:交易所參與者本身的交易佔最大比重(71%:其中65%為莊家盤),而本地投資者的交易亦佔相當比重(20%:其中15%來自個人投資者)。
-
外地投資者當中,歐洲大陸投資者的交易佔外地投資者交易最大比重(28%),其次是英國投資者(25%)及美國投資者(21%)。源自這些來源地的交易差不多全屬機構投資者的交易(逾93%)。香港以外的亞洲投資者的總交易量佔外地投資者交易的20%,主要來自中國內地及新加坡(分別為9%及7%)(見圖5)。
-
網上交易佔個人投資者總成交量的67%(較2012/13年度的70%為低)以及佔市場總成交量的13%(較2012/13年度的15%為低)(見圖6)。
這項研究調查自1994年起每年進行。最近這次研究調查涵蓋恒指期貨、恒指期權、小型恒指期貨、小型恒指期權、H股指數期貨、H股指數期權、小型H股指數期貨及股票期權。這些產品共佔2013/14年度研究期內香港交易所衍生產品市場總成交量的99%。這次研究調查的整體回應率達93%,回應者於研究期內進行的交易佔調查所涵蓋產品總成交量的98%。
《衍生產品市場交易研究調查2013/14》的報告全文(只提供英文版)載於香港交易所網站。
註:
- 報告內的「市場總成交量」是指調查所涵蓋產品的總成交量(以合約張數計)。
- 由於股票期權成交合約張數佔市場比重相當高,即使其名義價值遠低於其他期貨及期權,其對香港交易所衍生產品市場的交易量分布有很大影響。
- 香港交易所的調查對象僅為交易所參與者,他們是按本身對客戶的認識來作回應;而香港交易所是無法直接接觸該些客戶,亦無法核實這些客戶的性質。
- 研究調查受到多項限制,例如交易所參與者有可能不知道他們的客戶買賣的真正來源地:交易所參與者可能將來自外地但經本地機構落盤的交易列作本地機構交易,反之亦然。因此,調查結果可能與真實情況有所偏離。
圖1. 調查所涵蓋產品的總成交量及個別產品所佔百分比
(2009/10 - 2013/14)

註: 由於四捨五入之誤差,數字的總和未必相等於100%。
圖2. 衍生產品市場成交量按投資者類別的分布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
(a) 整體市場
(b) 股票期權
(c) 指數期貨及期權
註: |
(1) 交易所參與者本身的交易涵蓋莊家盤及公司盤。 |
|
(2) 由於四捨五入之誤差,數字的總和未必相等於100%。 |
圖3. 衍生產品市場成交量按投資者類別的分布
(2004/05 - 2013/14)
(a) 本地及外地

(b) 個人及機構

註:由於四捨五入之誤差,數字的總和未必相等於100%。
圖4. 衍生產品市場整體成交量及各產品成交量按投資者類別的分布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

註: |
(1) 莊家盤及交易所參與者的公司盤屬交易所參與者本身的交易。 |
|
(2) 由於四捨五入之誤差,數字的總和未必相等於100%。
|
圖5. 按來源地劃分的外地投資者衍生產品成交量的分布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
#
|
2013/14年度,「亞洲其他地區」所報稱的來源地有印度、印尼、澳門、馬來西亞、菲律賓、南韓及泰國。
|
*
|
2013/14年度,「其他地區」所報稱的來源地包括非洲、百慕達、英屬維爾京群島、加拿大、開曼群島、庫克群島、中東及薩摩亞。
|
註:
|
由於四捨五入之誤差,數字的總和未必相等於100%。
|
圖6. 個人投資者的網上交易佔衍生產品市場總成交量及個人投資者總成交量的比重
(2004/05 - 2013/14)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