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 Turnover
-






-
-
|
|
|
|
|
|
-
-
-
加載中
實踐ESG
ESG的發展不斷演變,與時並進。發行人要切合各方持份者的期望,亦必須不斷學習、自我增值,精益求精。這裡我們嘗試列舉一些發行人在ESG方面可資借鑑的良好做法,鼓勵其他發行人互相學習、樹立榜樣。重點範疇分別為:(i)董事會及管治;(ii)重要性評估;(iii)氣候變化;(iv) 社會事宜;(v) ESG進展檢視;及(vi) 採納國際ESG匯報框架。選取這些範疇參考了持份者的意見,亦反映了香港交易所2024年ESG框架的優化

請注意,並非所有例子都適用於所有公司及情況,發行人不應在其報告中「複製及貼上」例子中所用的字句,以避免缺乏實質性和沒有意義資訊的低效率樣板匯報。每一個例子都可讓我們看到相關公司背後的考量,以及可以怎樣提高披露資料的價值。此外,特別指出個別公司哪些方面匯報得宜並不能視作對其報告的整體評核。所有例子不過旨在具體示範何謂良好做法,希望有助推動更優質和實用的匯報。

我們將不時更新重點範疇和實例,以反映最新的ESG監管議題和趨勢發展,及發行人可改進的ESG實踐領域。

董事會及管治
將重要 ESG 事宜納入發行人營運策略有助於更好地管理風險,從而實現業務的可持續性和提高長期抗逆力。 董事會對 ESG 事宜的有力監督和管理可以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並改善公司獲得資金的渠道。 投資者對公司管理重要 ESG 事宜背後的系統、管治架構和公司文化等資訊的需求越來越大。《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規定發行人須披露發行人的ESG管治,包括:董事會對ESG事宜的監督;其ESG管理方針及策略;以及董事會如何按ESG相關目標檢討進度。

了解更多

重要性評估
重要性是指董事會釐定ESG事宜孰輕孰重的門檻(如對投資者和其他持份者十分重要,有關事宜便應予匯報)。發行人就其識別和評估重要ESG風險的流程作全面描述,可反映其為回應投資者在ESG事宜上的關注作出的努力及承擔。《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規定,發行人須列明公司識別重大ESG事宜的程序和準則,以及所進行的持份者參與活動(如有)的過程及結果。

了解更多

氣候變化
隨着世界各地都關注到氣候變化的問題,投資者亦要求公司提供更多資料,闡述氣候議題及相關政策變動會如何影響到發行人的資產、業務營運及財務情況。自2025年1月1日起,所有主板發行人將須按《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守則》D部分載列的氣候相關披露規定(新氣候規定)進行匯報。新氣候規定緊貼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刊發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S2號——氣候相關披露。根據香港可持續披露路線圖,上市公司最終將按照ISSB準則(即國際財務報告準則S1號——可持續相關財務信息披露一般要求以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S2號——氣候相關披露)進行可持續發展匯報。香港交易所的新氣候規定旨在協助發行人開始匯報旅程。我們鼓勵發行人及早採納ISSB準則,而根據ISSB準則編備的ESG報告將被視為符合新氣候規定。

了解更多

社會事宜
社會事宜對公司運營的影響不下於環境風險。 根據《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守則》,「社會」和「環境」下的層面均為「不遵守就解釋」的條文。發行人應考慮其自身的業務價值鏈,識別重要的社會層面,並對其作出披露。在本節中,我們選擇了與供應鏈管理(參見《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守則》的 B5 層面)和產品質量控制(《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守則》的 B6 層面)相關的實例以供說明。

了解更多

ESG進展檢視
ESG 議題不斷演變和發展。政策或社會經濟變化都可能影響發行人應對ESG相關議題而採取的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根據設定的目標定期檢視ESG進度,有助管理層檢視公司實現 ESG 相關目標的情況,並評估相關措施的有效性。

了解更多

採納國際ESG匯報框架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守則》並不涵蓋所有披露事項,而只是列出匯報的最低要求,以利便發行人作出披露及促進其與投資者和其他持份者之間的溝通。發行人在編備ESG 報告時,可參照或採納與發行人行業或業界有關的現有國際匯報標準或指引,但發行人應在其ESG報告中包含與《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守則》要求的披露相當的資訊。發行人應明確指出《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守則》要求的相當披露內容披露在何處,方法包括使用索引表引導讀者閱讀ESG報告的相關部分。

了解更多